新中国成立后,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第一使馆区,除40余幢独立馆舍外,同时建有建国门外外交公寓和齐家园外交公寓。建国门外外交公寓正处于长安街沿线、建国门桥东北角,也因此而得名。
当年的建外外交公寓,无异于今日北京国贸三期建筑群的现代感。以至于那个年代的很多影片都在此取景,早期盛行的挂历中,也不难见到建国门外外交公寓高层建筑群的身影。而更多的住户,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在足以容纳3、4个人的开放式大阳台上,煮上一壶喷香的咖啡,端上一碟精致的点心,或家人小聚、或邀三、五好友,东观朝霞的层层晕染,西赏群山的连绵起伏,北叹日坛公园绿树叠翠,岂不美哉。至今,在建外公寓顶层的阳台上,都是各国媒体主持人播报中国消息的绝佳取景地。在那小小的镜头里,有曾经最高的京广中心,也有直破天际的国贸建筑群;有商贩云集的秀水街,也有引发无数争议的央视大楼。从一片片低矮的平房区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宁静平和的街道再到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国永不止步的发展,都从这外交公寓的阳台上,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在近半个世纪的变迁历程中,建外外交公寓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正如那暖黄色的楼群和渐渐显露真容的红色建筑群所示,每一段建筑历史,都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精雕细琢之作,更体现了每一个外交服务人员的不遗余力的付出与努力,他们用自己的执着与敬业,承载着变革与创新,经过时光的积累与沉淀,打造出了长安街畔这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迸发出了无以伦比的光芒。
房屋公司
201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