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在中国有古老的历史,东晋时期,人们把这项纹枰对弈的竞技称为“坐隐”或“手谈”。说它“坐隐”,是因为下围棋可以远离尘世,在黑白方圆之中寻求隐逸;称它“手谈”,是因为下棋时,于无声处,仅靠手指运筹帷幄,斗智斗勇,与对手交流。如今,这一古老的艺术不仅在中国发扬光大,而且早已走出国门,被众多外国爱好者所痴迷。为了推广围棋、促进中欧文化交流,自2013年9月23日起,首批来自德、法、荷及乌克兰的五位欧洲专业棋手在语言文化中心开始了为期5个半月的围棋与汉语强化培训。来自中国职业围棋圈的专业人士把此次培训戏称为“围棋的黄埔一期”。
2013年10月17日,语言文化中心与北京宗弈远承公司一起在中心多功能厅举办“欧洲围棋选手培养计划启动仪式”。王炳南副局长、欧洲围棋联盟主席Martin Stiassny先生、欧洲围棋手、中国棋院教练等各界嘉宾30余人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语言文化中心主任梅笑寒主持,他在欢迎致辞中回顾了自去年底与北京宗弈远承公司一起筹划此项目以来的各项准备工作,希望五位棋手通过培训不仅在围棋技艺上不断精进,而且能够在汉语水平及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方面有所收获,为此中心愿为这一为期十年的合作项目在教学场地、住宿、签证、保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欧洲围棋联盟主席Martin Stiassny先生在致辞中谈到,目前欧洲围棋爱好者有一万人左右,虽然就竞技水平而言尚难与中、日、韩等国匹敌,但欧洲棋手普遍对这一发源于中国的古老文化抱有浓厚兴趣,希望通过欧洲围棋联盟与中国企业及文化单位的合作,尽快把围棋爱好者的数量提高到10万人,并最终在欧洲能够举办围棋大满贯赛事。
王局在发言中指出,语言文化中心长期从事对外语言及文化交流工作,这次的围棋培训就属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范畴,非常契合我局对中心提出的语言及文化并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希望今后在中国棋院的指导和帮助下,有更多欧洲国家的棋手能参加到这个培养计划中,促进中国与欧洲在文化方面的交流。
本来计划出席启动仪式的中国棋院院长刘思明因临时公务未能出席,他在请人代为宣读的致辞中,对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对此次培训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来自《围棋天地》杂志、“围棋TV”网站及我局电子刊物的多家媒体对启动仪式进行了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