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澜湄流域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澜沧江和湄公河一水二名,上游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源头在中国青海玉树境内,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经云南出境后被下游国家称作湄公河,依次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全长4880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生活有3.26亿民众。澜湄六国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传统睦邻友好深厚,安全与发展利益紧密攸关。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是我国与湄公河五国共同发起和建设的新型次区域合作平台,旨在深化六国睦邻友好合作,促进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国家发展差距,助力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为推进南南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新贡献。各方将为建设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将澜湄合作打造成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金字招牌”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而共同努力。
为提升各方澜湄意识,于2018年1月召开的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将每年3月23日 的那一周确定为“澜湄周”,澜湄六国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成果展、报刊撰文、电视剧目展播、智库论坛等活动,积极宣传澜湄合作进展。
今年3月23日至29日是第三个“澜湄周”,也是澜湄合作启动四周年,在 “澜湄周”期间,我们将在公众号上连续转载澜湄合作相关主题文章,包括澜湄合作的特色、合作领域、成果展示及澜湄周和澜湄合作专项基金介绍等内容,以普及澜湄合作相关知识,扩大澜湄合作影响力,敬请期待!
2016年3月以来,在中国和湄公河五国的大力推动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发展迅速,成果显著,正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光彩夺目,前景可期。
澜湄合作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给您科普一下!”
资料来源:澜沧江-湄公河中国秘书处网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