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天气渐凉,迎着十九大召开在即的喜庆气氛,亚投行项目部党支部于九月底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走进故宫,开展“走近故宫文物,传承工匠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旨在通过参观故宫文物,体验中国文化,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大家在感慨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被精细的工匠技艺所深深折服。通过这次参观,党支部的凝聚力得到了提高,同志们的士气得到了鼓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西六宫,其中慈宁宫为新开放的宫殿,里面记录着崇庆皇太后生前在这里的生活。我部前段时间组织员工观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型纪录片,讲述了一群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工作者为修复文物每天所付出的艰辛。该纪录片把严肃的“工匠精神”描绘得细腻且充满人情味,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还有人能够这样静下心来完成如此细致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着枣树李树无花果树一年年长大,开花结果,又最终化作春泥落入土里,让每一位观看者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看似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这些人,其实具备着这个时代最稀缺的精神之一——“工匠精神”。这次参观故宫,我们有幸看到了纪录片中提到的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的金发塔与她生前所使用过的木质橱柜,正是因为之前对于文物的修复工作有所了解,所以大家在看到实物时,不仅看到的是令人惊叹的文物,更是文物保护者们幕后的不易。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辛勤工作,我们将没有机会像今天一样了解全面客观的历史,没有机会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没有机会传承古老文明的魅力。
现代社会,“工匠”似乎离我们有些遥远,但是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高精尖领域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更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传承与发展工匠精神具有时代价值。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在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还要注意细节的完美与思考的周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有“拧螺丝钉”的精神,即使是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认真对待,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包涵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勇于创新,在工作中不拘泥于一格。亚投行项目部在日常工作中很好发扬了创新的精神,为客户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客户活动,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参与度高,广受大家的好评。工程方面,为了契合亚投行“green”的理念,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节能环保新举措,得到了亚投行领导的高度赞赏。由于亚投行外籍员工数量较多,安保和会服团队在英语学习上也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尝试:安保团队邀请专业讲师进行英语培训,从基础对话到业务用语,通过培养学习风气而促进队员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会服要求每一位会议服务人员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英语,锻炼大家的英文水平,以便在日常与亚投行客户的交流中更加顺畅。
习近平主席在谈到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曾提出要“精准发力”。他在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也曾反反复复强调要“精淮扶贫”。不仅是在普通的领域,即便是在国家的决策部门的决策领域,也同样需要有“工匠精神”,它的认真和一丝不苟。每一位党员同志都应当培养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在新时代里将这种古老而优秀的品质传承下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